「琉璃」,對琉璃工房而言: 是西漢中山靖王墓的琉璃耳杯的「琉璃」;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詩裡「彩雲易散琉璃脆」的「琉璃」; 是佛經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」裡, 「願我來世,得菩提時,身如琉璃,內外明澈」的「琉璃」。
琉璃,對琉璃工房而言; 不僅是一種材質,一種創作的媒介, 而是一種精神,一種生命。
一九八七年,琉璃工房成立。 「脫臘鑄造法」,也就是「pâte-de-verre」,「Cire-Perdue」,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,從黑暗中摸索,努力將脫臘鑄造法的創作空間,提昇到過去全世界不曾有過的範圍和水準。
如今華人世界,上百家工作室,「琉璃」二字被廣泛運用,但有多少人知道「琉璃」的意義?
「琉璃」,最早出現在西周,泛指當時的鉛鋇融製的玻璃。「工房」,則在宋明兩代,是說工作的地方。琉璃工房始終相信,不重視思想,不注入情感,技法和材質永遠只能停留在技法和材質的層面。